【撤县设市30周年】打造五好环境 建设美好瑞昌
瑞昌撤县设市30年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干创新、五大升级、全面小康、美好瑞昌”发展思路,持续打造城乡卫生、社会安全、自然生态、诚信人文、政务服务“五好环境”,宜居宜业最优环境瑞昌品牌越擦越亮。
近日,市民方玉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营业执照、刻章、银行开户、登记四项内容全部办好了。 市民方玉说,“跟以前相比,时间更快了,流程也更方便了,不用楼上楼下、每个部门的跑。” 针对企业开办的堵点,我市主动打破传统办事观念,把企业开办的四件事当一件事来办,原来需要串联办理的事变为并联办,破除部门利益藩篱,整合四个环节人员到一个窗口办事,以一个窗口突破部门限制,在全省首创“企业开办直通车”,企业开办实现“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口、只交一次材料”,避免多头跑、多填表。 “将四个环节所需提交材料归集到一张表,将复杂专业的填表格式化、模块化,让办事群众少做“填空题”,多做“选择题”,企业开办时间缩减到1天,最快150分钟。”市监局审批科科长黄英介绍。
今年53岁的周升文从20岁起做环卫工人, “20辆板车,60多人,”回想起30年前的瑞昌环卫作业装备,周升文如数家珍,“垃圾(转运)车3辆,洒水车1辆。”
30年来,瑞昌城区规模逐步扩大,环卫工人数量已经达到800多人。随着人数的增加,机械作业水平也飞跃发展,扫地车、人行道养护车、雾炮车、护栏清洗车等陆续加入环卫队伍。像卢小平这样会开车的成为了新一代环卫工人,“机动车道基本上都是车子扫,因为工人扫不安全。” 如今,我市把城乡卫生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这让环卫工人们感受都了光荣和责任。 环卫工人卢小平说,“做环卫工人很光荣,把我们本职工作做好,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环卫工人周升文这样说道。 在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过程中,我市融入瑞昌特色的文化历史和体育元素,让城市更有底蕴、更具特色,深入开展禁燃禁放、露天烧烤、划行归市、工地扬尘、建筑垃圾、背街小巷等系列专项治理。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置,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社会安全环境
我市按照“重点突破、严打快办、综合治理、人民满意”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道路交通执法,让人民放心出行。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全力打击黄赌毒,建设智能安防小区、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打造“居家保太平、出门无牵挂、安全有保障”的良好社会安全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
我市按照“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要求,拆除赤湖围网3万余亩,岸线复绿面积2000余亩,打造了长江“最美岸线”的“示范样板”,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打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瑞昌自然生态更有保障,环境更加优美。
诚信人文环境
我市按照“从小培养、信义为先、干部带头、社会共治”的要求,打好“法治”、“德治”、“共治”三张牌,开展星级文明诚信经营户创评、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出行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介“身边好人”诚信典型,文明诚信成已经为瑞昌人民的鲜明烙印、城市的靓丽名片。
政务服务环境
我市按照“对标江浙、全省最优、内陆一流、县域样板”的要求,全面推进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改革,在全省率先开通“赣服通”瑞昌分厅,“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推进21个乡(镇、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199个村(居)代办点标准化建设,乡乡都有政务服务“小超市”、村村都有政务服务“小卖部”,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政务服务全覆盖。瑞昌“马上办”综合服务平台经验做法获中央编办全国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并获10项政策激励;“一链办理,集成服务”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廖海兵 张玉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