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家长谨防培训机构“圈钱”
各种培训令人眼花缭乱
很多中小学还没正式放假,不少家长已经忙着为小孩暑假计划而忙碌,而比家长更忙碌的,恐怕是商家们了。记者发现,各中小学的校门口,不少培训机构已经派出人手,派发各种宣传资料,招揽学生。特别是一些办学质量较好的民办学校门口,这种情况尤甚。
记者走访了解,各种培训班中,各课程的查漏缺成为热点,另外,各种兴趣班也很火爆。
五成以上家长为孩子报了暑假培训班,有六成家长暑期消费预算在3000~5000元,有个别的暑期消费预算超过10000元。“基本上都是三千多一点,太少了担心质量不好,太高了又觉得划不来。”市民欧阳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暑假都会给孩子报培训班,今年早就报上了,花了3000多元。
也有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网上课程,以低价吸引学生。记者了解到,有的培训机构推出暑假体验班,一节课收费50元左右,不过是网上授课,学生通守手机或电脑上网学习,培训学校提供相关的教材。“家长,您好。我是×越网校的老师,您通过平台成功抢到了‘50元10节暑假班’的预报名名额。”这是一网校平台向记者发信息。据了解,该网校在暑假期间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分培优班、精英班、高端班等班级教学。
谨防收费陷阱
长期以来,培训机构收费高、收费乱等问题让家长们颇为头疼。2018年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从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因此,如果出现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天价费用的项目变要小心了,说明该收费是违规的,还要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借培训的名义“圈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另外,要选择培训机构时,要选择规模大、资质齐全、信誉度好的培训机构。要确认老师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要事先向其他家长咨询,考察其场所是否安全、师资是否优质、培训内容是否完整、课程安排是否详细等,最好课前试听。一定要签订正式的合同,特别注意和培训机构约定好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效果或培训地点变更如何处理等具体事项。
最后,要留存票据,以备维权。留存相关合同、单据或详细的说明资料作为辅证等,以便发生纠纷时提供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