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风险提示:学校“跨省补课”,一场拙劣的“躲猫猫”游戏

发布时间: 2019-08-22    来源: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安排学生前往河南、山东等地跨省有偿补课。城郊中学所在的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回复澎湃新闻称,接到相关举报,也查处了一些违规补课的教师,但经调查,暂未发现网络举报所指的大规模跨省补课情况。 

  跨省补课,听起来似乎非常新鲜,但对于安徽阜阳一些学校来说,却已经成为一种“光荣传统”。据报道称,为了逃避检查,这些学校已经连续多年玩过这种“潜伏异地补课”的游戏,且屡试不爽。尽管经常遭人举报,当地教育部门表示要严肃处理,但总是不了了之,以至于这些学校,将这个“光荣传统”能够保留至今。可见,跨省补课,早已经成为抵制“禁补令”的一种手段。 

  应该说,跨省补课比在本地补课更可怕,不仅违反了“禁补令”,而且对学生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哪怕是对补课既表示拥护又舍得投入的家长们,想必也对跨省补课心存疑虑。然而,即便如此,家长也不会反对,更阻止不了学校跨省补课的脚步。更重要的是,当地教育部门对跨省补课,抱着明抑暗挺的暖昧态度,似乎与学校达成了一种默契——要补课,去外地,只要不在我们眼皮底下违规就行了。 

  跨省补课,看似能够掩人耳目,但学校如此兴师动众地开赴外地,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如果说学校此举,是在与“禁补令”玩一种“躲猫猫”游戏,那么这个游戏也显得太拙劣了。问题是,正因为监管的漠视和放纵,才诱发出学校这种“掩耳盗铃”的冲动,才有了把这个拙劣的“躲猫猫”游戏玩下去的底气。可见,“禁补令”成了“进补令”,监管部门难咎其责。特别是,光有禁令没有责罚,不仅禁令的威信要打折,其背后的动机也就不得不接受公众的揣测与质疑了。 

  换言之,“禁补令”成为一纸空文,不是应试教育体制问题,而是既得利益者拿体制当违规补课的挡箭牌。一些学校和教师,他们靠有偿补课敛财。“分数”成了他们进入腰包的“钱数”,“高考指挥棒”成了他们挥舞的“金钱棍”。有的甚至滥用教育权迫使学生补课,并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生源、垄断价格、垄断补课标准,甚至把该课堂上讲的知识放到补课时讲。可见,执行“禁补令”最大的阻力正是他们。 

  厘清了问题的根源,如果还不采取措施跟进,让“禁补令”硬起来,那么学生的宝贵假期还会被“绑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都将成为一种“画饼”,诸如跨省补课之类的拙劣游戏,还会在各地疯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