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白杨镇农田灌溉遇难题 “有事先商量”机制议出好点子
本报讯(周春燕 柯贤军)隆冬的乡村,寒气有点逼人,但寒冷阻挡不了瑞昌市政协委员履职的脚步。12月3日一大早,瑞昌市工商联界的几位委员在该市市政协环资委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白杨镇协商民主议事室,为老百姓忧心的农田灌溉难题筹资金,出点子……
政协委员、镇分管领导、水务站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跃进港堰坝维修问题”协商议事融。跃进港于大跃进期间建成,其源头在白杨镇郭桥村,港区穿白杨村而过,流经黄桥村,灌溉沿港1000余亩农田。跃进港水位较低,上世纪60年代沿港修建了山下李堰、罗堰等七座堰坝,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堰坝严重损毁,已无法完成农田灌溉任务,沿港农田减产减收严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田减产减收是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要保证沿港农田的灌溉,就必须对沿港堰坝进行维修。维修资金从何来?如何增强抗旱防涝能力?沿村群众的协调问题谁来负责?与会人员认真商量。
“跃进港涉及维修面广,所需资金量大,建议先从山下李堰入手,一步步来。”政协委员章征山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第一个发言。
“山下李堰维修初步预算13万元,水利专项资金约3万元,缺口资金约10万元。”镇水务站工作人员郑丽君接着补充。
“缺口资金镇政府可以分担,但涉及沿港群众协调问题建议村组要承担。”镇分管领导周继昌说道。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协商,最后达成共识:逐年解决跃进港沿港堰坝维修问题,先期选择山下李堰进行维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足部门由白杨镇政府补齐;镇水务站负责项目设计、预算;村组负责项目协调,协助监督工程质量,落实筹资筹劳,引导农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增强抗旱防涝能力。
跃进港山下李堰坝维修项目实施后,将有效解决港区300余亩农田灌溉难问题,使农民增产增收。
“现在凡遇重大民生事项都会在“有事先商量”会上商讨,而且通过“有事先商量”议定的事情,在具体工作中阻力更小了,民心更顺畅了。”该镇政协联络处主任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