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花园乡: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1-08-03    来源: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花园乡紧盯237户677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稳定增收目标,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精神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明显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花园乡将继续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按照“生态为基、人才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源、组织为擎”的总体思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

党建引领、谋篇布局,树立乡村振兴之擎。

近年来,花园乡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第一抓手”和 “红色引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采用责任制落实、项目化管理、数字化评价等方式,全面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一是在强化组织领导中压实乡村振兴责任。乡、村各级党组织都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以明责、确责、履责、考责、问责“五位一体”闭合式责任管理体系确保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责任落地见效,让基层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二是在年度述职评议考核中突出乡村振兴权重。把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作为村党支部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在述职评议、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以项目化考核、数字化打分、标准化排名、严肃化问责倒逼履职尽责。三是在党组织换届中巩固基层组织堡垒。围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锻炼成团结协作、敢于担当、为民服务的坚强集体这一目标,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民主推荐,把一批政治素质高、学历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入村级领导班子,目前,全乡35岁以下村“两委”干部占40%,大专以上学历60%。

筑巢引凤、人才兴乡,巩固乡村振兴之本。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花园乡深入实施“人才兴乡”战略,积极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充分调动乡贤、群众和各类乡土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储备,建立从本地乡村走出去的行政事业及国有企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外出经商人员等新乡贤数据库,按照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双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用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二是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严格“选、管、用”标准,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工作能力,推动“第一书记”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实干担当,“跳出村子看村子”,以统筹全局的视野和理念,全心全意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三是加强农村致富能手队伍建设。结合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计划,实施“三培养三引领”举措,通过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根植乡土,引领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通过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合作社负责人,引领“党建+”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把党员带头人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两委”委员,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加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人才、技术、产业、金融等要素向农村集聚。将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有机结合,通过远程教育、乡村夜校、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大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大力扶持产业示范园建设,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让村民都有一技之长,真正做到藏技于民,人人振兴。

产业先行、创新驱动,拓展乡村振兴之源。

花园乡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紧紧围绕“茶旅之乡”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白茶和油茶“两茶”产业,以“两茶”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成型,其中茶叶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产值达1600万元,投资50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成功申报九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两茶”产业全覆盖,光伏发电,腊米、红薯种植,黄牛养殖等村级体产业,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万元,其中花园村、南山村、南下村、油市村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门路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十四五”期间,花园乡将以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继续做好“两茶”文章,按照“企业+集体+农户”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抱团合作发展,形成管理、养护、采摘、加工、运营、销售良性循环,争创茶叶自主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内销外销”途径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优势,创建百吨级肉牛养殖基地,万羽肉鸽养殖基地,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文明为骨、文化为翼,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花园乡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脱贫攻坚期内,花园乡高质量创办了南山村、茅竹村“爱心扶贫超市”,结合“三讲一评”颂党恩、“五好贫困户”评选、“道德红黑榜”等扶贫扶志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一批体现花园乡土气息、展现花园文明新风的题材被学习强国、人民网、央广网等重量级媒体刊载,凝聚了花园的正能量、唱响了花园的好声音、展现了花园的好形象。同时,依托“茶旅之乡”文化定位,深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以提高茶叶附加值为目标,以绿色、品质为卖点,争创茶叶自主品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耕文化和茶文化。紧紧抓住阳武高速连接线贯穿境内这一区位优势,高标准打造高速上的“旅游明星村”,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潜力,形成1+1>2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村秀美、生态富民,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十三五”期间,花园乡紧紧围绕“美丽花园”发展定位,打造风景秀美、生态宜居示范带,开展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完成了46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打造了上毕、漆家等一批“瑞昌市十佳建设点”。积极开展美丽乡镇、生态乡镇、森林乡村、卫生乡镇四项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基本完成立肇线花园段示范路提升工程和美丽庭院建设,加强农房管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启动集镇污水处理建设,建成日容量15吨垃圾中转站1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扶贫,大力推进林下经济、水域经济发展,推广特色生态种植、养殖;依托碧波荡漾,润育千倾沃野的红旗水库,打造南泉洞、狮子岩、霸王石、沙坪湖等旅游景观;紧紧围绕南屏山区域茶叶基地、大唐风电项目、光伏建设项目,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可以预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花园乡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引领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步伐,成为瑞昌中部率先崛起的排头兵,一副山清水秀、政通人和的美好画卷即将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