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镇:就业扶贫车间助力乡村振兴
九江新闻网讯(张成涛)码头镇就业扶贫车间位于码头镇长流村1组,厂房面积120平方米,该镇支持15000元用于装修,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扶贫车间主要从事雨伞生产加工。车间现有员工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寒冷冬日,码头镇长流村的脱贫户没有坐在家里休息取暖,而是来到扶贫车间,忙碌地做着雨伞。他们技巧娴熟,一丝不苟,用勤劳的双手,做出一把把精致的雨伞,换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个车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选址合理,便于吸纳劳动力。
该车间建于码头镇长流村1组,紧邻瑞码快速通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聚集有新风、长丰等几个村,劳动力资源总体较为丰富,能够很好吸纳闲置劳动力。
1、选准产业,便于安置劳动力。
车间主要从事梅花雨伞生产加工,该企业为上市公司,规模大,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对工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要求不高,本村以前有俩位妇女是梅花伞业的老员工,拥有相关技术和经验,总体而言入行的门槛较低;同时,生产工序主要靠手工完成,劳力需求量较大,因此在安置闲置劳动力特别是脱贫户劳动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2、找准企业,奠定就业扶贫良好基础
入驻企业梅花伞业实力较雄厚。企业经营有方,诚实守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在企业的精心经营下,该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出口,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订单充足、在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也为解决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3、灵活管理,助推群众就业脱贫
入驻企业以“党建+就业扶贫”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统领引导和党员员工的模范带头,不断强化技能培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强化企业人文关怀,为员工排忧解难。车间员工多为家庭妇女,考虑其需照顾小孩兼顾家务等因素,企业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方式,计件取酬,极大方便员工就近就业、灵活就业。通过就业劳动,员工年平均收入达10000元左右,从而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