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九江新闻网讯(雷勉鸿 肖智 张玉周)2021年,瑞昌市紧紧围绕“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发展思路,紧盯“建设乡村振兴县域示范城市”目标,不断健全困难人口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9个脱贫村稳步发展,脱贫户总体实现年收入增加17%以上,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可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启动规划,瑞昌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征程中迈出了稳健第一步。
聚焦“三大重点” 打牢全面振兴坚实基础
新形势、新动能,瑞昌坚持发展主线不动摇,聚焦“四不摘”“两不愁”“三保障”三大重点,接力探索,接续奋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发力。
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瑞昌市委市政府主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领导小组调度会、十大行业部门联席会、乡镇分管领导座谈会,明确动态监测帮扶、项目资金管理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政策要求,保持政策的总体稳定。继续实行瑞昌市四套班子成员挂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负责制。设立“推进办”,下设3个推进小组,通过循环督导变检查评比为指导推动,变面上部署为点上落实。
切实提升“两不愁”水平。投入衔接资金2797.8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形成瑞昌茶叶、中药材、秀珍菇等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强化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74个光伏电站发电收益500余万元,受益脱贫户1269户。强化“三专”平台建设,当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1.76亿元,其中完成线上销售310万元。同时,精准制定“培训菜单”,整合培训资源,为17名脱贫劳动力落实1.66万元的培训补贴和1740元的生活费补助,帮助379名脱贫劳动力在园区企业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568个,送岗上门把就业“饭碗”端到手中。积极推动村民转移就业创业,并为1658个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78万元,发放创业贷款6笔68万元,落实帮扶车间奖补1.1万元。
全面守住“三保障”成果。全年共发放学生教育资助2.17万人次、1583.33万元。对因病因残不能正常入学的学生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确保学生正常就读,瑞昌市无一例脱贫人口子女辍学现象。继续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履约脱贫人口8784人,履约率100%。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住房每月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对瑞昌市263户“三类人群”住房安全等级进行鉴定,全面完成2021年度14户危房改造任务。启动7个乡镇水厂升级改造,对瑞昌市工程原水、供水水质进行全面抽检,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全部达标。脱贫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401.24元,为984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9.84万元。安排资金80万元,为11368人购买“防贫保”,进一步兜牢防贫底线。
强化“三个关键”打造巩固衔接专业队伍
新阶段、新使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时代重任,衔接的关键是机构、是队伍、是干部,瑞昌市以又快、又强、又实的举措牢牢抓住这一关键。
机构衔接“快”。瑞昌市乡村振兴局历史性挂牌成立,并下发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站(室)规范化建设,形成“四定四化五个一”创新模式,实现从硬件配置和软件资料台账标准统一规范、可复制,21个乡(镇、场、街道)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159个行政村(分场)设立乡村振兴工作室,快速推动乡村振兴组织市、乡、村三级全覆盖。筹备建立“监测评估中心”,负责对接上级监测评估中心,督促指导乡村专干及时开展系统数据录入,审核比对反馈问题数据,分析工作短板弱项。
队伍配备“强”。通过选任、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工作“推进办”,快速扭转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衔接不到位的被动局面。推进办自9月成立以来,对乡(镇、场、街道)开展了4轮督导,发现问题200余个,并指导乡(镇、场、街道)、行业部门全部整改到位。
干部业务“实”。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25场,并实施业务闭卷达标考试,有效提升了帮扶能力水平。针对工作任务变更,县乡换届人员变动等影响,汇编理论政策、业务知识、重要文件等学习资料,不定期地利用中午、晚上、周末业余时间,开展“业余课堂”,不拘时间、灵活多样,塑造工作品牌。
收获“三项成效” 打赢集中攻坚首场战役
新任务、新要求,瑞昌结合实际、明晰思路,变压力为动力,组织开展“60日集中攻坚”等系列行动,收获了“衔接有序、机制建立、作风提升”等三项成效。
衔接有序。制定“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瑞昌市乡村振兴重点村村庄建设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已完成25个村庄规划,其中有13个为省市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立完善重点帮扶村村庄建设项目库,将桂林街道光明村等列入九江市数字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力打造成4-5个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样板村。抽调165名干部、组建55支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对55个重点帮扶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全覆盖,2157名干部对所有“三类人群”和脱贫人口继续开展结对帮扶。
机制建立。建立“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及时入户核实农户自主申报的帮扶诉求,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联动风险处置机制。2021年新增“三类人群”全部及时纳入帮扶范围,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作风提升。去年10月8日开始,在瑞昌市范围内集中开展“60日攻坚行动”,结合九江市“四讲六查三落实”主题月活动要求,通过动员培训、遍访自查、整改落实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采取“五个一遍”措施,瑞昌市乡(镇、场、街道)和行业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自查自纠、举一反三,逐项整改销号,补短板、强弱项,在攻坚中提升了干部作风。12月27日,乡村振兴局组织21个乡(镇、场、街道)开展为期4天的“背靠背”交叉检查,营造起浓厚的互学互比、进位赶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