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瑞昌市码头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硬核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6-01    来源:

近年来,码头镇深度聚焦“便民一生事”、“涉企一门事”两大主题,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实行“两大平台、一个专区”运行管理服务模式,以“三高”要求打造“三办”品牌,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围绕“高规格”建设要求,打造“集中办”服务平台

着力破解现行制度的堵点、痛点,推动政务服务由分散向集中,由单一线下向线下线上融合转变。
一是硬件标准化。投入600万元建成1200平方米现代化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咨询服务、自助服务、窗口服务、后台审批、政务公开、休息等候、成果展示等七个服务专区,查询机、自助拍照机、复印打印机、税票领取机、高拍仪等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健全完善办事指南、信息公开等相关资料,办事流程更加科学,事前引导更加精确,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二是办公集中化。将原属于13个部门的17个服务窗口整合进驻服务大厅,入驻工作人员26人。以“一门、一站、一窗、一网”的服务新模式,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自改革以来,共计办理审批服务事项343467件,月均办结6480件,办件量提升400%,办结率100%。

三是平台信息化。以政府、企业、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扩展线上宣传推广、业务办理功能为目标,构建集政务服务、政务公开、便民利企信息、政策解读、依申请公开办理、意见征集等六大功能板块为一体的码头镇线上平台。按不同主体划分办理功能,相关业务链接“赣服通”,纵深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二、围绕“高效率”初审批办,打造“一次办”服务模式
以“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为目标,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的改革。
一是线下设立专员专窗。设置4个综合受理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审批办理”的“受办分离”运行模式,实现“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群众即来即办、不用等待。业务办结后,群众可以在统一出件窗口领取所办证照,也可通过邮政快递将许可证件免费邮寄到家。企业群众等待时间、审批时限大幅缩减。

二是线上实现互通互助。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整合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以及便民服务中心现有的线上线下政务资源,打造集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政策解读平台、政民互动平台、办事服务咨询、便民自主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专区。同时,推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二维码集,政府信息、政府工作、政府活动“码”上可知,高频事项“码”上可办,实现政务服务“一次知”,高频事项“一次办”。

三、围绕“高水平”服务质量,打造“舒心办”服务品牌

以“便民、规范、廉洁、高效”为宗旨,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唯一考量标准,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让办事群众开心走进来,舒心走出去。

一是省心“好评办”。开展延时错时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吃“闭门羹”,不走“回头路”。推动“一件事”套餐业务办理,开通“身后一件事”办理窗口,将“身后”涉及医保、社保、民政、户籍等相关业务一次办结,让伤心事更舒心。每季度组织一次专业培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建立“好差评”体系,由办事人员对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开展全流程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明星窗口”评比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提高业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省时“就近办”。按照“六个统一”要求改造升级全镇21个村(居)便民服务站。把涉及医疗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公共卫生等群众经常办理的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至便民服务站办理,下放村(居)公共服务事项共计59项,行政村公共服务权限56条,社区公共服务权限52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省力“帮代办”。从规范服务标准、优化代办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入手,创新打造“全域覆盖、全程优化、全速办结、全时在线”的“四全”帮代办模式,提供医保、社保、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乡村振兴、民政、就业、高龄等领域帮代办服务事项40项;同时,积极开展医保、社保、高龄认证等主动上门服务工作,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主动帮”,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