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码头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硬核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近年来,码头镇深度聚焦“便民一生事”、“涉企一门事”两大主题,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实行“两大平台、一个专区”运行管理服务模式,以“三高”要求打造“三办”品牌,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围绕“高规格”建设要求,打造“集中办”服务平台
三、围绕“高水平”服务质量,打造“舒心办”服务品牌
以“便民、规范、廉洁、高效”为宗旨,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唯一考量标准,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让办事群众开心走进来,舒心走出去。
一是省心“好评办”。开展延时错时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吃“闭门羹”,不走“回头路”。推动“一件事”套餐业务办理,开通“身后一件事”办理窗口,将“身后”涉及医保、社保、民政、户籍等相关业务一次办结,让伤心事更舒心。每季度组织一次专业培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建立“好差评”体系,由办事人员对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开展全流程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明星窗口”评比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提高业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省时“就近办”。按照“六个统一”要求改造升级全镇21个村(居)便民服务站。把涉及医疗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公共卫生等群众经常办理的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至便民服务站办理,下放村(居)公共服务事项共计59项,行政村公共服务权限56条,社区公共服务权限52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省力“帮代办”。从规范服务标准、优化代办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入手,创新打造“全域覆盖、全程优化、全速办结、全时在线”的“四全”帮代办模式,提供医保、社保、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乡村振兴、民政、就业、高龄等领域帮代办服务事项40项;同时,积极开展医保、社保、高龄认证等主动上门服务工作,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主动帮”,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