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新样子 拼出新天地丨以高品质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瑞昌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县域标杆
昌营商环境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二,荣获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称号,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考核位列100个县(市、区)第二、九江各县(区)第一,在九江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中荣获营商环境一等奖。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软实力。今年以来,瑞昌市紧紧围绕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坚持对标一流、创新实干,以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县域标杆。
“无中生有”“有中创优”
改革事项“有新度”
市民温先生最近需要卖掉自己的房产,但是还有30多万元的贷款没有结清。以前,如果房产尚未结清贷款,须先还清,完成注销抵押登记后才能办理过户手续,空档期间还涉及过桥贷款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过万元。
近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带押过户”政策,温先生的房产很快就找到下家,在银行就可以全程线上办理,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抵押贷款“无缝衔接”。“既省时又省力,也不用自己到处筹钱,为我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温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经瑞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省自然资源厅核实,这是全省首笔“带押过户”业务。此次瑞昌市推出的全程线上“带押过户”办理模式在原办理流程上进行优化,市民能够在线上办理业务。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在此次线上“带押过户”业务成功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拓宽业务范围、优化办理流程,大力推进线上“带押过户”常态化办理。
敢于“无中生有”,善于“有中创优”。瑞昌市坚持推动理念更新、技术创新、机制革新、手段出新,以大改革助力环境大提升。首创企业开办直通车,不动产登记“一链办理”,创新推出“3+1”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改革,打造无证明城市,推陈出新“便民六办”模式,实施项目审批“3216+07”提速增效等改革;推出的“首违不罚”“轻微不罚”“企业安静日”等改革举措,让监管执法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优化审批事项、破除数据壁垒
政务服务“有力度”
“开始我以为要很多资料,然后来这边,工作人员说只要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的副本就可以了,并且一会儿就帮我办好了,感觉现在办事很方便。”近日,个体户何睿在前往市政务服务中心就业创业窗口办理担保贷款业务时发现,只需要向工作人员提供身份证及营业执照副本即可,这种无需证明的办理方式让她感到十分便捷。
为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等改革,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材料多、重复提交问题,今年6月,瑞昌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数据赋能,在全省率先建设“无证明城市”。“按照‘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无需提交’的原则,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数据核验等方式,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证明免提交,推动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迭代升级。‘无证明城市’第一批上线免证明事项65项,对接协查单位215家,配置协查人员510人,可实现1419个政务服务事项的证照免提交。”市政务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詹小兵说。
着力打造“无证明城市”也成为瑞昌市全力推进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应用推广,以数据高效运行助力政务服务高效运转的真实写照。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晴雨表”,企业和群众感受最为直接。瑞昌市坚持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打造政务服务的县域样本。
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推广“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有效减少企业开工前的准备时间和成本。游先生在码头工业城投资一家新公司,但因新公司的两名股东在美国,系统受到限制,无法顺利进行电子签名。游先生希望能在约定时间正常开业,而股东无法签名,出不了营业执照,他非常着急。了解到情况后,企业开办综合窗口负责人主动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当场为其打印出纸质材料,让在场的两名股东先进行签名,另外两位股东的签字材料,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到美国签字后再寄回归档。半小时后,游先生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和新刻制的四枚印章。
“本来以为今天营业执照办不下来,有了‘容缺办理’,过几天把资料补齐全就行,真是太方便了。”顺利拿到营业执照的游先生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温度。
建好“服务站”、当好“服务员”
助企纾困“增热度”
“省里下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市里给予转型升级奖金资金30万元;有关部门还积极服务,加快新项目审批流程……”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兰芳说。政府部门的全方位支持,让企业信心更足、腰板更硬、发展驶入“快车道”。
享受惠企助企政策的不仅仅是中材科技,天际新能源项目环评从受理到审批仅用31天,压缩时间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在苏州的办理速度,宏柏新材料环评仅用28天,美饰家光电在对接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的帮助下,如期获得环评批复,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争时间、创条件。
建好“服务站”、当好“服务员”。在今年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会议让企业当“主角”,讲困难、谈思路、谋发展,政务服务、发改、经信、商务等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倾听企业心声,现场认领任务,并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让企业讲最想讲的话,说最困难的事,提最迫切的需求,这样“接地气”又诚意满满的会议并非“临时起意”。去年以来,瑞昌市先后多次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把政银企对接活动开到园区,与企业负责人坐在一起,送政策上门,问融资需求,解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共举办政银企专题对接活动3场,为79家企业贷款超5亿元,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最清楚,企业最有发言权。瑞昌市坚持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满腔热情为项目建设和企业投产达效提供“要素式、保姆式服务”,营造出“助企业、促工业”的浓厚氛围。把惠企政策“送上门”,严格落实“省28条”“九江33条”,畅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推动惠企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切实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把企业难题“解决好”,扎实开展驻企帮扶活动,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精准帮扶,推出“LED贷”“木业贷”“物流贷”“疏浚贷”等,将就业政策、用工指导、招聘活动等送进企业,加强定向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力企业解决“招工难”“稳工难”问题。把经营成本“降下来”,支持华中木业5A级物流企业、林安物流园、联盛智慧物流等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与云育数字智谷项目合作,聚焦零担物流和小件快递双向发力,打造物流价格“洼地”,推动周边货聚瑞昌、瑞昌货通全国,实现集聚降本增效。
(瑞昌市融媒体中心 张玉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