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近年来,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将“扩就业、保民生、稳经济”作为就业服务助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主动意识,树牢服务理念,在提升服务、创新举措等方面下好就业服务“硬功夫”,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强服务 让创业贷款贷得出管得住
“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真好,手续简便、政府贴息,及时解决了我们创业人员资金周转融资难的燃眉之急呀!”扎根农村的退役军人创业代表徐艳兴深有感触地说。自2017年以来,徐艳兴从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获得5笔创业贷款共128万元。近年来,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以创业担保贷款为抓手,厚植创业沃土,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大力开展创业担保贷款“线上”服务。对于申请有疑问、线下申请不便的群体,通过电话主动引导、微信发送电子表单、电子邮件扫描回传、视频连线贷前考察等线上服务方式,推动创业贷款业务顺利进行。今年以来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创业服务2800余人次,线上服务方式得到群众和企业认可。
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工作风险把控能力。为解决业务系统不能及时掌握企业股东结构、营业执照注销、是否处于行政处罚等影响创业贷款申请审批的问题,充分利用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获取更加全面的企业征信信息,将数据处理能力有效转换为工作风险把控能力,进一步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不断加大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3亿元,其中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67笔3.21亿元,发放金额同比增长48%,惠企规模不断扩大。
优制度 让企业工人招得进留得住
“一个园区一个专班、一个企业一个专员”的招工服务班组机制、市乡村三级招工联动机制、离职人员回访机制、助企稳工留工机制……这一系列机制的出台,旨在让技能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共赢局面。
为了“招得进”,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发展,着力打造“瑞用工”就业品牌,提供“妈妈式服务”服务企业用工。依托全市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数据,切实摸清辖区内各类劳动力就业现状、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完善服务台账,夯实服务基础,做到数字准、底数清。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向,充分联动乡村两级干部入组、入户“送岗上门”,“点对点”迎人入企,精准推荐劳动者入企就业。今年以来,累计推荐14797人到市园区企业就业。
为了“留得住”,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每天调度企业入职离职情况,了解员工离职原因和去向,引导其留在本地就业。并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共享用工”“妈妈班”等弹性工作制。指导企业设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和条件,引导企业在提高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健全管理机制上提高企业用工管理水平,增强员工归属感,提升企业稳工留工率。
重质效 让技能培训学得好用得上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以“强素质、提技能、稳就业”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有针对性、有专业性、有实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企业“技工难”问题,为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智慧”保障。
按需开展各类培训班。针对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劳动者,开展岗位需求紧缺、参训意愿强的家政类培训工种,全面推进“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建设。紧跟电商发展新趋势,抓住当前直播、短视频电商发展新机遇,大力开展电商类创业培训,今年电商培训531人。结合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企业自身生产时间及岗位需求来确定培训项目,推出精准培训计划,使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目前已为27家企业培训员工1233人。
培育专业讲师。在市内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引导各培训学校每年派出两名以上讲师外出进修,提高讲师教学水平,培育选树了一批以拥有“全国最美家政人”称号等荣誉的陈英为代表的优质培训讲师队伍。针对市内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工种,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主动与市外培训学校合作,实行“联合办班”,充实瑞昌职业培训师资力量。
突出培训实效性。推行“技能培训+等级评价+就业输转”一体化模式,确保职业培训实效性。鼓励培训机构引导学员培训结束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将学员就业率纳入培训机构年底考核,引导培训学校加强市场就业需求对接,精准推荐学员上岗、上户、接单,确保参训学员的就业率高于50%。同时,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学员,通过专场招聘、送岗上门活动推介就业,增强以培训促就业的实效性。
创平台 让就业服务靠得近做得好
“因为视力不好,外出务工也不方便,想着今年就近在家里找份工作。但我这种情况,工作不好找。幸好有各位帮扶干部的热心帮助,他们根据我的就业需求,筛选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带我去企业应聘。” 横港镇初升村脱贫户候火炉感动地说。
近年来,瑞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就业帮扶活动,帮助一批又一批人们解决就业问题。为了让就业服务“靠得近、做得好”,该中心聚焦群众集中反映的“就近就地、方便快捷”等需求,建设4个公共运营的零工市场,辐射瑞昌市城区,服务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同时积极探索“零工市场+社区工坊”新模式,引进服装加工厂和手工工坊进社区,并广泛收集各类用工信息,做好就业指导,为就业困难人员、企业改制职工、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短期零工就业岗位,引导辖区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有效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助力辖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今年6月份以来,全市零工市场线上登记灵活就业人员3712人,线下登记灵活就业人员1350人,日达成雇佣人数15人左右。
(瑞昌市融媒体中心 金明 张婧 通讯员 熊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