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盘点】2025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说信用(第二期)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向新的五年规划过渡的关键节点,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伴随2025年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在此重要时刻,如何高质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的新方向又将如何发展,成为信用领域各方关注的核心焦点。
在此背景下,蝴蝶信用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即将带来的信用方面建议提案进行了系统梳理及盘点,为您带来最新的“代表委员说信用”。
16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建议:应重点解决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一方面,政府要搭台,让金融机构通过信用平台更好了解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状况和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着力盘活应收账款,避免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影响。
17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尽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破产法》立法程序,明确立法目标,以保护“诚实而不幸”的商自然人为核心,为其提供债务豁免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建议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整合信用数据,建立信用评级和修复机制。
18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建议:加快建立健全规范商业平台信用信息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技术支撑,拓宽第三方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渠道。实现信息高效汇总,做到“应公开、尽公开”,让政府部门与商业平台信用信息公开同源同步。同时,市场监管方面要对第三方企业信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情况开展集中整治,遏制乱象,恢复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9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建议:加快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对品牌影响力大、信用风险低的连锁经营类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以企业整改并重新验收的方式代替公示、罚款,避免不必要舆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20
全国人大代表林水栖:建议由国务院牵头制定《农村信用管理条例》,探索构建三维评估模板,针对产业链从“基础信用(资产状况)+行为信用(履约记录)+潜力信用(产业前景)”多维度匹配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村产业特点开发个性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如“信用+农机共享”“信用+冷链仓单质押”等产品,试点土地经营权信用质押贷款。
21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建议:企业应该主动避免参与“内卷式”竞争,将此类竞争中的明显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对企业的融资、发债等经济活动至关重要,若因“内卷式”竞争被扣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运作,从而在经济底层逻辑上约束企业行为。
22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建议:应完善网络立法,加快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犯罪行为的法律边界,加大对网络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公开违法企业信息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限制其市场活动,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法律威慑,促进网络电话销售行业健康发展。
23
民革陕西省委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扶持微短剧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发放,推进网络影视剧行业信用监管,建立健全违法违规信息记录,强化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压缩低劣剧的生存空间;切实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并将优秀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纳入省市各级相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引导微短剧创作不断丰富题材形式,打造涵盖历史地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都市生活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微短剧IP矩阵。